 长沙市城北堂,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外湘春街80号。1902年,英国伦敦会购地建造。1917年,北美长老会在原址建造新堂。1930年北美长老会改建,取名为永恒堂。占地面积467.68平方米,建筑总面积1002.40平方米,可容纳700多人聚会。是湖南省基督教迄今为止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善的一座近代中西合璧的宗教建筑,是二十世纪初西方宗教文化传入湖南的象征。
教堂坐东朝西,融中西建筑文化于一体,如基部呈拉丁十字平面、建筑立面造型为三段式(麻石基座、红砖墙身、筒瓦屋顶)是典型的西方古典建筑设计手法,而前厅屋顶的庑殿顶、后厅屋面的歇山顶又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征;墙面的花格方窗是中国式的隔扇,而里面又含有西方宗教性质的图案,把西方的建筑技术及建筑构图方法与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、装饰手法大相结合,构思独特,造型雄伟,整座教堂庄严肃穆,是中西方建筑文化融合在长沙乃至湖南的典型代表。此建筑格局成为湖南大学建筑系学生研究学习项目。2002年5月19日,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城北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02年9月9日,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基督教城北堂为近现代保护建筑。充分体现了城北堂在建筑方面有非比寻常的价值,具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。
文革期间,教堂作为教会神职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劳动、生产基地。改革开放后,随着宗教房产政策的落实,在市、区宗教,统战部门领导的协助下,有关部门的努力下,城北堂于1980年圣诞节,作为教堂重新对外开放。从1980年至1997年,李擁吾牧师在城北堂主持教堂各项工作。1997年至2008年4月罗保罗牧师在城北堂主持教堂各项工作。1980年-2004年间在城北堂服侍过的教职人员还有郭慧牧师、樊润娥师母、尹素娥牧师,任霞牧师等。
目前,城北堂一楼为j教牧办公和各团契活动场所;二楼为礼拜堂,是信徒的重要活动场所。城北堂是湖南省基督教最重要的活动中心,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,是宣传中国基督教坚持“三自”爱国爱教的重要窗口。1995年。湖南省宗教事务局将城北堂列为“湖南省重点宗教活动场所”,充分体现了城北堂非比寻常的宗教意义和重大的社会价值。
城北堂自献堂以来,以圣经为依据,以基督信仰为原则,坚持三自爱国原则,独立自主,办好教会的方针,带领广大信徒走爱国爱教,荣神益人的道路,积极开展各项事工。
基督教城北堂堂会管理委员会(简称堂会)是本堂一切事务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机构。其成员由现任的教牧同工和平信徒牧者代表组成,负责本堂的会务工作。2008年4月至今,任霞牧师为城北堂主任牧师。堂会设委员13人,分管九个不同的部门。本堂堂会由本堂信徒代表民主选注产生,下设15个组,负责本堂的各项事工。堂会每月举行一次委员会议,商讨和安排本堂的具体工作,管理好本堂的财金及财产,并每月公布一次奉献款的收支情况。
为传承“爱”的使命,城北堂在做好教会各项事工的同时,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,扶贫济困,捐资助学,抗震救灾,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职尽责。 |